在“三高四新”战略指引下,湖南计算机产业正编织起跨领域、全链条的发展网络。从长沙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算力科研集群,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的数字化升级,计算机技术深度嵌入智能制造、数字政务、智慧医疗等场景,构建起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协同的产业生态。以鲲鹏计算产业为代表,湖南正依托自主算力底座,推动信创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双向赋能。
国防科技大学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持续突破,超算技术多次登顶全球算力巅峰;中南大学聚焦智能算法与工业互联网融合,攻克复杂制造场景的算力调度难题;湖南大学深耕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,科研成果加速向智能驾驶、文化数字化等赛道转化。省内高校构建的“基础研究—技术攻关—成果转化”链条,为产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创新火种。
中电互联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点,重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逻辑;拓维信息深度绑定鸿蒙生态,在教育、政企领域拓展智能终端应用边界;国科微电子专攻半导体芯片设计,为算力终端筑牢硬件基石。这些本土企业围绕“计算+场景”组合拳,在细分赛道中构筑技术壁垒,推动湖南从“计算机应用大省”向“创新强省”进阶。
湖南依托“潇湘人才行动计划”,聚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头部企业资源,打造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”矩阵。长沙软件园、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载体,形成“算力基础设施—软件研发—场景应用”的闭环生态。从芯片设计到工业软件,从智能算法到信创适配,全产业链人才的梯度培育,让湖南计算机产业在技术迭代中始终保持竞逐底气。
随着国家超算互联网长沙枢纽节点建设推进,以及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落地布局,湖南正瞄准“东数西算”战略机遇,编织跨区域算力协同网络。计算机技术与北斗应用、工程机械、文化创意的跨界融合,将催生更多“湖南智造”的数字名片。在算法创新、信创生态、场景落地的三重维度上,湖南计算机产业正书写着属于中部省份的数字突围史。